不知道是不是從壹週刊在台灣發行之後,八卦文化已逐漸侵蝕了台灣各個層面。近日沸沸揚揚的巧克力親密光碟事件,竟然是從陳前總統的庭訊裡爆料,然後再藉由外界人士炒作。
原本以為這是選舉期間常見的手法,藉由爆料或抹黑來取得勝選機會。但現在竟然是從司法訴訟程序的庭訊中發端,原來在法庭裡也可以爆料,但仔細想想,陳前總統列為被告,應該想辦法為自己答辯,扯到別人的親密光碟,不知道有何助益。
公眾人物的私生活領域究竟應否攤開在陽光之下公布於世,這是紛擾很久的問題。在注重個人隱私的社會環境,私人領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在心理學的角度,人確實會有一種窺探他人隱私的欲望,以此來瞭解他人和自身的異同之處和單純的滿足私慾。
而政治人物應將焦點置於政策和公眾議題,官員的適任與否自有客觀的衡量標準和主觀的民意來判斷,以法律(選票或罷免)來決定去留與否。但目前的政論節目或是在國會殿堂,問政已非主要的重心,重點在於批判敵對陣營的政策和重要人士的私密新聞,來吸引收視率或媒體甚或選民的注意。
到底還有多少人關心國家的政策和公共事務的議題,把打擊的焦點由「事」轉移到對「人」,對國家政策而言能有多大的效益?現在連官員們到那裡?買什麼東西?買多錢?消費券怎麼使用?總統夫人搭伙都可以變成矚目的焦點。
當前對於兩岸簽署的「CECA」議題,連一篇完整的介紹都沒有,只知道兩邊在吵著要不要簽,到底CECA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簽?為什麼不簽?對台灣有何益處和有什麼影響?都沒有詳細的介紹,連行政團隊也都沒有主動出面說明,難怪會有行政效率不彰的疑率?
在野自己搞了個「民間國是會議」,執政團隊跟本沒什麼興趣參與,而結果也沒提出什麼多大和多好的政策方案。民眾現在只是單純的想要找個工作能夠過生活,到底現在的就業方案有沒人特別去注意執行成效和需不需要改進或修正,在媒體報導中幾乎找不到篇幅,看來將來壹傳媒的黎董也可以出來從政了,豈碼他應該有能力利用媒體來主導政策的議題和方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