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田昌典
譯者:李毓昭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24日
ISBN:9789861771441
老實說,一開始是被封頁那明顯的“一分鐘60頁"mark給吸引住,心想現下的出版業競爭似乎也太激烈了,標題下得那麼猛,怎麼可能一分鐘60頁?那豈不是一秒要看完一頁,這和翻書有啥分別?而偏偏公平會似乎對於這種似乎有廣告不實的產品卻從沒見過有什麼稽查或遏阻的動作。
記得先前讀過加藤昌治的那本「考具」(不是考試的工具,正解是「思考的工具」),裡面也提到這種影像閱讀的思考工具,只是這本裡的說明較為詳細,再加上用圖例的方式在旁邊輔助,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做「一目潦然」!後半段以後的內容幾乎都是只要標題,再看一下圖例就曉得作者所要講述的內容,雖然達不到一秒一頁的那種神速,至少速度上是有感覺明顯的提升了!
其實,這本書是在前幾天在醫院急診室陪小孩等病房的那個晚上時看的,在昏暗的燈光和不時夾雜呻吟聲的急交留觀室裡,不是個適合讀書的地方。不過,為了達個這個月的目標,勢必得先練好基本功,提升閱讀的速度才有辦法如期完成。
書裡將影像閱讀的過程分成五大步驟:
1.準備
在這個階段的首要工作是要設定目標,也就是你想從這本書裡獲得什麼東西?所以,這種方式應該可以歸納為「主題閱讀」的種類。接著就是要在閱讀前設法讓自己「集中精神」,而本書則是直接建議採用一種「橘子集中法」。
2.預習
這個階段強調閱讀前的「調查」工作,其實說穿了,就是要讀者先看一下有關書本的資訊,像是目錄、序、或導讀……等內容,對卻閱讀的書法先瞭解其輪廓。接著則是訂定自己的閱讀方針(就是你想知道什麼?那些不需要讀?如何查找關鍵詞句),並且在此過程中,藉由調查所獲得的資訊,來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
3.影像閱讀
這個階段就是重頭戲了,先集中精神並以自我催眠的方式,建立自信,接著以迅速、平穩的速度將頁面的內容逐一攝入腦中,結束之後再一次的自我肯定來強化信心。其實,這種閱讀法並不是讓人逐「字」閱讀,而是逐「頁」閱讀,也就是將一頁的文字內容當做一個圖像,如同照相機的原理,透過眼睛將圖像攝進腦海中。
4.活化
從上一個階段進行到這一個階段必須經過一段時的催化和熟成(這點和有些閱讀法強調看過之後立刻復習的方式不同),先讓大腦將攝入的影像做處理,待資訊成熟之時(也許一天),再以從內心提問的方式,以「超閱讀」和「挑讀」的方式再找出卻從書裡獲得的資訊,如果要達到永久記憶的效果,則可以利用「心智圖」的方式來做筆記。
5.高速閱讀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要你隨意調整閱讀的速度再讀一次,而重點只有一個,就是要「不停地往下看」,即使看不懂也沒關係。比較簡單的、多餘的、不重要的內容,閱讀的速度就稍微快一點,比較複雜的、重要的就可以放慢閱讀的速度,一直到閱讀完畢為止。
很明顯的,要達到一分鐘60頁,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按照上述的步驟,一本書光是內容就至少要看三次,頂多只有在「影像閱讀」階段的時候可以利用一秒一頁的速度來「照相」,之後還是得用挑讀、跳讀和快速瀏覽的方式再閱讀幾次,方能達到原先設定的閱讀方針。個人覺得這只是一種特殊的主題閱讀方式罷了。
看完之後,重點就是要來親身實證一下,到底是否有如此神效了!隔天在搭火車到台北的時候分別戴了一本Edward D. Hoch的「短篇推理小說」、和王友龍的「圖解金字塔原理」兩本書,結果光是那是三百多頁的短篇推理小說就花了去程的二個小時才看完,因為讀小說重視的是他的角色、過程和劇情,漏掉一個細節就無法拼湊出完整的劇情內容,根本無法適用那些跳讀、挑讀的技巧,由此可證,這種方式似乎不適用在閱讀小說,更何況是推理小說,必須耗用極大的邏輯思考。
回程的時候,因為抽空去逛了一下台大巷子裡的茉莉二手書店,又手賤地買了幾本二手書。因為一大早趕行程搭車到回程時才能稍做休息,所以小睡片刻後才開始啃Len Fisher的「剪刀、石頭、布:生活中的賽局理論」,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似乎真的發揮了點功效,但也有可能是已經看過好幾本相關的書籍(光書櫃就還有三本),一些基本概念都已了然於胸,所以,讀起來比較輕鬆吧!
再隔一天,不信邪的再試一次,這次則是拿這期的月旦法學教室來當實驗品,結果還是一樣無效。那些法律人的用字有些實在太艱澀了,還得上網查一下才能大概瞭解內容。而且這種學術性的期刊,目錄或綱要都相當簡單,功力不深的根本無法在調查階段時透過幾百字的摘要來瞭解全文的輪廓。另外,有些案例式的論述,不看清楚案例也無法融入在個案教學式的情境中,來去理解那些大師們筆下所揮灑出高深莫測的文字和模稜兩可的見解。看來,這種閱讀法也有其使用範圍的界限,不過倒是引起我閱讀原著的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