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

[美食]重溫兒時玩樂—蔗工的厝!

   整理了一下元旦連續假期出遊的照片,發現三天的假期都是往南走(沒辦法!天氣實在太冷了),而且都是在縱谷沿線的景點悠閒的散心。初二那天,從糖廠離開時已是中午用餐時間了,盤算者是要到最近的馬太鞍溼地吃原住民風味餐呢?還是到遠一點的大富吃客家菜。
   只聽老婆大人冷冷的應道:「這那還用想!想知原住民風味餐叫老媽煮就好了,當然是去吃客家菜啊!」說得也挺有道理,萬一吃了味道不好,掃了出遊的興緻可就糟了。於是一家人毅然地往大富前進。
   路上還嘀咕著假日會不會遊客多到沒位子,但自己也苦無電話可以先訂位,只好抱著碰運氣的心態辜且試試。以前都是在台九線上看到招牌知道有這麼一家店,就是一直沒什麼機會進來嚐鮮,沒想到新年第二天就逮到機會。
   到了大富派出所旁的十字路口轉進來,往車站的方向一直開就到了,等開到了車站才發現開過頭,幸好回頭一看店家離車站並不遠,只隔了大約50公尺,整條路上包含車站沒什麼車,門口也沒人,看來今天運氣不錯!



樸實風格的門面,還沒進門就能感受到40年前的鄉村氛圍,左邊佈置的早期戲院售票亭的崗亭,大白天亮著燈讓我還以為裡面真的有人賣票呢。不過仔細看了一下,老覺得這高度似乎不太協調,難不成以賣票的是年邁的老嫗?

裡面就擺著一張椅子,掛著一把傘,侷促的空間也僅能容納一個廋小身形的人。

右邊牆上的告示牌明白的告訴遊客,往北走八公里可以到馬太鞍,再往南走三公里到白川,目前的位置是在「大和」,這些都是早期的地名。

「蚵女」!古早的電影,劇中人物連旁邊的老媽也沒啥印象了!不過,倒是可以體會早期電影廣告由畫工一筆一畫這樣慢慢的勾勒出來,和現在的電影海報印刷呈現強烈的時空對比。

四○、五○年代的戲院就有空調設備了嗎?冷氣開放!那票價不就還要再更高,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不過架在腳踏車上的廣告,到是可以想像早期騎著腳踏車四處宣傳拉票房的艱辛啊。

早期的留聲機,感覺有點像是以前的攜帶型隨身聽,以黑膠唱片的尺寸而言似乎小了點,至少比印象中外公的留聲機還要來得小,加上放在方型的外盒,以及外盒上還有黑色的提把,單聲道的喇叭,真的是小而美。

目前還能普遍見到的早期撥盤式電話機,老爸尚未過世前家裡還留著,現在已不知下落了。

這個應該是類似油燈的照明工具,感覺有點笨重,應該比較像是掛燈之類的東西吧!

以前在外公家吃大鍋飯的時候看過的飯桶,把米洗好裝在桶裡用蒸的就可以了。這桶看起來一次可以煮個十人份沒問題。

早期的磚砌技術就可以做成任何形狀的窗框,人類的智慧和工匠技術真的是會讓人嘆為觀止。
 
可愛的人形布偶,使人納悶萬聖節已經過了很久,而且這個人偶和其他的早期玩具顯得格格不入,應該是老闆個人的私藏品或是自己的手工藝作品。

正宗的台灣純樸文化代表—布袋戲偶!太久沒看布袋戲了,只知道右邊第二個應該是孫悟空,其他的都沒印象了。

以前的抽抽樂,讀小學時還曾經玩過。花個10塊錢測試自己的運氣,不過這也是經過設計的遊戲,就和現在的大樂透一樣,中大獎的機率相當低。

店後方就是餐廳了,一家人到的時候店裡空無一人,正疑惑著今天是不是沒做生意,只見老婆大人到隔壁問了一下,原來老闆娘正忙著先做外燴的生意,招呼我們自己先四處看看,一會兒就有人過來張羅。餐廳後方還有一小片庭園,沒什麼造景,只是老闆單純拿來種些花花草草美化環境而已。

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簡單點了幾道菜試試口味,這是吃最多的油炸豆腐,外皮炸得酥脆,裡面仍保持豆腐的軟嫩,咬一口可以感覺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口感。

這是老婆大人比較感興趣的客家粿仔條,不知道是不是醋放得比較多,感覺有股酸味,所以到最後沒人吃完。

臨離去時抬頭一看才發現原來屋頂上也有早期的電影廣告,事後看了這幅照片讓自己有股想要晚上衝去再拍一張的衝動。

一個午餐的時間,讓人可以重回三、四十年前的光景,體會以往單純、簡約的生活型態和人文風味,廚藝也不算太差,一個價錢雙重享受,難怪能在偏僻的村落裡保有獨特的風味,而且在網路上吸引一些聞名而來的遊客到此嚐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